鱼文化目前您在:网站首页 > 鱼文化 > 鱼文化
中国鱼文化的产生
发布时间:2013-09-05
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从事捕鱼作业,这在考古发现中已被证实。1983年,我国考古学家在辽宁省海城县位于一条叫海城河的右岸的小孤山仙人洞遗址中,出土了一枚用鹿角制作的用来射鱼的用具“鱼镖头”,加工采用了锯切、研磨等方法,在鱼镖头上还制成倒钩、正钩、锐尖和利刃,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捕鱼工具,可见当时的加工技术已经大有发展。此外1955年还在河北省唐山市大城山遗址出土了属新石器时代的一枚鱼镖和二枚鱼钩,鱼钩一枚长四公分左右,另一枚仅长两公分左右!并在鱼钩上使用了倒钩技术;1958年在黑龙江省宁安县牛场遗址发现属新石器时代一枚鱼钩;1952年在河南省郑州市商代遗址发现属商代的三枚鱼钩;1958年在辽宁省朝阳县十二台营子青铜短剑墓发现属春秋末战国初的一个渔钩坠子(和现在用的铅片、铅块作用相同),同时也发现了三枚鱼钩。
新石器时代的出土文物中还有骨质的鱼钩,有郑州出现的商朝早期遗址的出土器物中,有青铜制的鱼钩,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已经有涂红、穿孔的草鱼眶上骨出土,作为一种饰物,它表明鱼与当时人们的生活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新石器时代的磁山文化遗址 磁山文化遗址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南20公里磁山村东南台地上,北靠红山,南临洺河,占地近14万平方米,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于1972年兴修水利时发现,1976年开始发掘,至今挖掘出面积6000更多>> 、仰韶文化遗址、良诸文化遗址、大溪口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红山文化遗址及龙山文化遗址等处,都有种种捕鱼工具,如带索鱼镖、骨质鱼钩、石质陶质网坠等物出土,沿海地区也出现了磨制石器渔具,如石制、陶制的网坠、骨制的鱼钩、鱼叉、鱼镖和织网用的骨针。这又充分展示了远古时代渔业的繁荣。
从考古发现来看,人类用以捕鱼的工具已十分精细、实用,可见当时人类的生活已与捕鱼业十分密切。随着劳动的深化,鱼类不仅作为人类食物的可靠来源,同时也构成其精神世界的神秘意象。鱼骨作为最早的饰物,决非原始人类唯美情感的宣泄,而出于对自然力的崇拜,并寄托着同化于大自然、受惠于大自然的祈望。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涂红、穿孔的草鱼眶骨,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判断的最早实证。而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鱼图、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璜、玉块鱼图,更使中国鱼文化发展到了早期的高峰。鱼类一旦摆脱了单纯的食用价值,成为人类物质生产与精神创造的对象,鱼文化的系统便开始形成了。
作者:佚名 源自:百度百科
- 加盟热线:13909497931 传真 0931-8405909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中山路209号 E-mail:jiameng@nndfs.cn
商标注册证:第2009693号 版权所有 年年大丰收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陇ICP备08000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