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文化目前您在:网站首页 > 鱼文化 > 鱼文化
中国鱼文化
发布时间:2013-09-05
中国是一个渔业大国,有着悠久的捕鱼史,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渔业劳动中所形成的鱼文化,伴随着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一起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中国鱼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文化史上光彩夺目的一章。
远古,人们不了解生殖的秘密,所以就产生了对生殖器的崇拜。后来,人们接触了动物和植物,看到一些动物植物与生殖器相似,于是就产生了图腾崇拜。对青蛙、鱼、甜瓜等的崇拜,就是对女性的崇拜,而对小鸟的崇拜则是对男性的崇拜。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盆,以及人面鱼盆,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这些鱼纹只是一些很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并不很形象具体的鱼形,因此也称不上什么美感。但是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这和他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为他们当时是临水而居,鱼是他们的食物生活的保障,没有鱼就意味着死亡。因此这种感觉决定了他们对鱼的崇拜,把它作为美的象征。这是对鱼崇拜的一个原因,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鱼的形状与女性生殖器相似,还有鱼多籽、繁殖能力强,在母系社会,人们的寿命普遍偏短,而大量繁衍是人类得以延续的重要方式,所以人们渴望多子多孙、人丁兴旺。
后来人们创造了新的崇拜对象——龙,但龙有鱼的特点,那就是全身布满了鳞片,所以我认为对龙的崇拜是对鱼的崇拜的延续和变种。另外,鱼龙并称,成为一个常用的名词,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有“鱼龙潜跃水成文”的诗句。
在古代的故事中,鱼龙可以互相转化,鱼是龙的另外一种形态,龙在困境中常常变化成鱼的形象。有的故事说,调皮好玩的龙女变化为红鲤鱼到江河或池塘里玩,结果被渔人捉住,后来被一书生解救,龙女对书生产生了爱慕之情,虽人神殊途,但最终感动上天,结为夫妻。这故事里的鱼和龙都是人们崇拜的对象,但是在这里神已经被人化,带有人的温情与和善。
到唐代鱼成为权利和身份的标志,唐代的皇帝赐给臣子鱼符,鱼符的作用和虎符是一样的。唐高祖为了避先人李虎的讳,将虎符改为鱼符。鱼符分为不同的种类,有金质、银质、铜质三种,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佩带。另外,还出现了专门用来装鱼符的袋子,叫鱼袋。当然,这里面应该有对鱼崇拜的成分。也就是说,唐代在崇拜龙的同时,也在崇拜着鱼。
鱼和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影响着中国的文学艺术,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人类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物质和精神的财富。狭义上则仅指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从这点上看,一定的文化总是反映一定的思维方式、精神风貌、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传统上中国文化对鱼赋予了很深的情感。
我们所提的“鱼文化”不仅指客观的物质财富,更体现在物质生活中人们心理价值的追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文化结构一般由物质要素、行为要素和心理要素组成。由于环境背景的差异,文化也产生了地域性。据此可以将鱼文化视为由地理环境和3个层面组成系统结构。
源自:百度百科 作者:佚名
上一篇:中国鱼文化的产生
下一篇:鱼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
- 加盟热线:13909497931 传真 0931-8405909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中山路209号 E-mail:jiameng@nndfs.cn
商标注册证:第2009693号 版权所有 年年大丰收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陇ICP备08000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