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文化目前您在:网站首页 > 鱼文化 > 鱼文化
走进传说典故,吃一道西湖醋鱼,听一听它的传奇典故
发布时间:2019-10-11
说到杭州西湖,想必大多数人第一反应都是那西湖十景。但是对于吃货来说,西湖除了风景宜人,更是有着“西湖醋鱼”这道诱人美食。作为杭帮菜的一大代表,西湖醋鱼声名远扬,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远赴杭州一尝为快。但这道菜却也是罕见的褒贬不一,毕竟醋鱼醋鱼,顾名思义,有着“醋”这么一大调味,酸甜的口味可就少不了了,而独特风味显然不一定是大众口味。至于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值不值得为了这道西湖醋鱼跨过千山万水来品尝,还是得各位食客说了算。今天,便与大家一起,来感受这道菜的前世今生。
西湖醋鱼
“叔嫂传珍”,看起来和菜没有一点关系的名字,却也是西湖醋鱼的一种叫法。这个名称,可以穿过历史长河,追溯到古时候的传说典故了。相传,古时有对姓宋的兄弟,学识渊博,住在西湖附近靠打鱼来维持生活。有一天,宋兄的妻子跟随两兄弟到西湖边劳作,两兄弟打鱼,妻子便在湖边浣纱洗衣,结果路过的当地的恶霸赵大官人一眼看上了美丽的宋妻。赵大官人打听到这个妇女的来历,明知她早已成为他人之妻,却依然不择手段的想要将宋妻占为己有,甚至不择手段害死了宋兄。
“叔嫂传珍”
这突如其来的横祸让宋家叔嫂二人气愤难挡,一同将赵大官人告上官府,想要寻求正义。没想到的是,官府早与赵大官人狼狈为奸,官官相护,说法没讨到,反而挨了一顿打,被赶出了知府。无奈之下,为了避免恶棍赵大官人前来报复,宋嫂便要宋弟收拾行囊赶紧逃走。临行前,宋嫂为宋弟烧制了一道鱼,不用日常做法,特意加了不少的醋和糖。宋弟对这独特的烧法感到不解,宋嫂便告诉他:这条鱼酸甜掺杂,与众不同,酸是想让你在日后不要忘记你的哥哥是怎么死的,不要忘记嫂子的痛苦,若是生活过得甜,也千万不能忘了老百姓生活的心酸。
西湖醋鱼的典故
后来,弟弟在外地潜心前行,终于考取了功名,辗转回到杭州,终于报了杀兄之仇,却没再找到宋嫂。有一天,出门赴宴的宋弟吃到了一条味道奇特的鱼,就和自己临行前宋嫂做的那道一模一样。他连忙追问这道菜到底是谁做的,结果真的是出自他嫂子之手。找到嫂子后的宋弟大为高兴,把宋嫂接回了家,辞掉了官职,重新过上了靠打渔为生的生活。后来有人吃到了这道菜,写了一首诗来赞美醋鱼的口味:“裙屐联翩买醉来,绿阳影里上楼台;门前多少游湖艇,半自三潭印月回。何必归寻张翰鲈,鱼美风味说西湖;亏君有此调和手,识得当年宋嫂无。”这便是西湖醋鱼的由来传说。
查证资料,在民国时期,便有文人梁实秋记载过西湖醋鱼的做法:选用西湖草鱼,鱼长不过尺,重不逾半斤,宰割收拾过后沃以沸汤,熟即起锅,勾芡调汁,浇在鱼上,即可上桌。今日西湖醋鱼的做法其实与此大同小异,不过除了草鱼,也有些酒楼会选用鲈鱼来替代。原因在于若是选用草鱼,下锅前得养鱼养在笼子中,饿养一至两天,这样草鱼才会排尽场内杂物,去除泥土味,成菜才少腥味。用鲈鱼本身肉质鲜美,取材快捷方便。
杭帮菜
在清末民国时期,还有一鱼三吃的做法,即是一半鱼肉做成醋鱼,一半做成“鱼生”,切成薄片配上佐料拿来生吃,“两吃”剩下的鱼骨头便拿来熬汤。虽然早在1956年的杭帮菜中高居榜首“出道”,但是西湖醋鱼真正走进国民的眼中还是出于一个偶然。电影《开国大典》中有一个这样的画面——1949年1月,蒋介石在和蒋经国等人在杭州西湖边上著名的楼外楼吃饭时,面对着楼外楼的招牌菜西湖醋鱼却毫无心情,难以下筷,而据说蒋介石是非常喜欢吃西湖醋鱼的。于是引发了普罗大众对这道菜的好奇,西湖醋鱼一时声名大噪。
西湖醋鱼的小故事
西湖醋鱼,算起来距今也快有上千年历史了。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到了今日,已经不只是单纯的对味道的追求,更是架起了回顾历史感受过去的桥梁。今日的西湖醋鱼,外界对它的口味评价褒贬不一,却依然无法阻挡人们对它的向往。除了对那份味道的念念不忘,更是对它本身传说典故的好奇与传承。恰逢春天,不如赴一场味蕾的约,西湖边儿上的西湖醋鱼,值得你来。
来源:记忆中的那份暖 作者:记忆中的那份暖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鱼镇的文化底蕴很独特,那就是深厚的鱼美食文化
- 加盟热线:13909497931 传真 0931-8405909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中山路209号 E-mail:jiameng@nndfs.cn
商标注册证:第2009693号 版权所有 年年大丰收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陇ICP备08000784